Last Updated on 31 1 月, 2023 by Youi Shih
這篇文章以小說的形式撰寫,記錄了我們家庭,短短三年間的改變,以及我的生命被改寫的過程;我的腦神經重塑體驗。(小提醒,文章比一般文章還長喔,小心慎入~)
那些年的起落
我的家庭主要信奉佛道教。我們從小拿香拜佛、進寺廟,懂的做人要慈悲、帶正念、提得起,也必須學會放下、靜坐冥想是個對身心靈都健康的運動。恐懼了,心中持咒可以保佑平安。這些觀念根深蒂固的埋藏在我的記憶裡,也從不質疑。我相信無論是哪個教派,信奉的對象都是宇宙的代稱。只不過,我一直都不懂這些事的原理,盲目的相信使我變得不踏實。
在二零一六年的有一段時間,我經常進廟裡拜拜,試圖求一個奇蹟的出現,但屢屢什麼事都沒發生。
我的家庭一直都很和樂、經濟不算富有,卻也是小康家庭。但一切在爸爸股票投資失利以後,家裡的經濟狀況急轉直下,所有人都開始憂心忡忡。爸媽不是每天都帶著焦慮上床,就是為金錢而爭吵。姊姊每天辛苦加班,盡力跟我一起分擔家裡的各種情緒。
投資股票是暴力賺錢的一種管道,它不是一夕之間把你掏光,就是一點一滴地把你的信心與財力榨光,最後連精神、健康都必須拿去抵押。
投資失利以前,哥哥已經前往美國念研究所一段時間了。爸爸在股票上投資失利的方式,屬於上述的第二種。在我得知經濟狀況已經變得不如以往時,我暗暗的不斷說服自己「待在台灣也不錯」。我讓自己跌進工作裡,融入公司和樂的氛圍,我很幸運,遇到了許多溫暖的同事與主管。我過得很好,也就這樣做了一年多,幾乎忘了我還有一個小小的夢想。
在工作即將滿兩年時,哥哥畢業了。有一天媽媽跟我說「妹妹,妳不是也想要出國?哥哥畢業了,妳還想不想去?」當時的經濟狀況依然很差,甚至變本加厲。
「真的嗎?!」射手座的耿直總是掩蓋不住;總強迫自己要表現成熟,不能讓家裡有更多的負擔,但這偏偏是一件令我朝思暮想的事。
「真的啊,想去就去,錢爸媽會想辦法賺的。」我知道媽媽樂觀的口吻背後,根本連錢從哪裡來都不知道,她把自己的憂慮擺在了後面,表現出母親應該展現的堅強的一面。
我們家中有三個小孩,媽媽總是會很貼心周全的顧慮到所有孩子的感受,不加以偏心,給的愛總是很平均。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幸福,即使家裡的狀況變得不好,我知道父母都盡力的用生命在愛我們。
沈溺在股票裡的爸爸早已經沒有動力工作好幾個月了,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中斷了,卻又被股票不斷地掏空。
這樣的狀態在我離職之後並沒有好轉。我成為了全職考生,並搬出了我原本的房間,進駐到以前哥哥的房間。
長期待在家裡念書似乎是個錯誤的選擇,因為那增加了每天聽到父母爭吵的機率,也更深的、隨著父母陷入了「沒有錢」的恐慌。但我沒有停止準備我的出國計畫。我每天按部就班起床讀書,試圖過的正向積極,同時在家裡中和父母的情緒。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在哥哥的房間裡讀書,總是想到他為了追夢奮不顧身,是那麼的努力,卻也那麼的無情——持續地跟家裡要錢,毫不顧忌家庭的狀況。每次想到他我的憤怒就油然而生,甚至有著更自私的想法「你的無情也把我要留學的錢都花光了。」但我沒有跟任何人說。我知道我做的留學的決定,也讓自己成為了掏光父母的兇手之一。我跟哥哥沒有兩樣,我們都同樣的不孝。
我很氣自己、氣哥哥,也氣爸爸為什麼失利這麼多次卻還是不收手。媽媽的健康已經不如以往,現在收手還可以把剩下的錢拿來週轉,重新做生意,我們還可以振作,生活不用富裕,但至少不用再活在恐懼之中。
接著,我們賠掉了一棟房子。
有一次,媽媽氣得離家出走。我跟姊姊都很擔心,但媽媽有傳訊息告知我們不用擔心「我來淡水的沿岸透透氣,今天會晚點回去,就麻煩你們幫爸爸處理三餐。」海邊、河邊是媽媽最喜歡去的地方。即使是正在氣頭上,也不忘要照顧爸爸。這點也讓我很生氣,為什麼她總是讓自己受委屈,不為自己發聲。——在這個女權主義當道的社會裡,我們可能永遠也無法理解並接受的事。我知道每個世代都有他們自己的思想,這些根深蒂固的過往構成了現在的他們。
隨著考試越來越接近,家裡的爭吵不斷,我的壓力也逐漸增強,難以入睡。哥哥房間的牆壁緊密連結著走廊,任何人走過的腳步聲都可以把我從半夜驚醒。長期的失眠,終於讓我崩潰了。我站在陽台,兩行淚靜靜的滾了下來。媽媽看到趕緊問我發生了什麼事,我搖搖頭,小小聲的回答她「我覺得好累…」。當時媽媽只知道我或許是因為考試而壓力過大,要我放鬆一點。
在朋友的面前,我總是扮演最好的傾聽者。我鮮少提及我的煩惱,除非是身邊真的很親密的一兩個朋友。我認為別人或許不感興趣我的事,或者別人也許聽完也無法解決我的問題。多數時候,我的煩惱最好的導師都是來自於書籍。
二零一六年,中山捷運站的地下街在還沒有被誠品收購以前是一間間獨立的老舊書店。我常常心情不好就會去那裡走走,看一些心理勵志的書籍。偏偏自己選書很挑惕,也常空手而歸、帶著煩惱再度離開。崩潰後的某一天,我依然回到了那裡。我翻到了一本書,看完了序很快地就結了帳。我很看重與書的緣分,而那天我有種直覺「這本書能解決我的困境」。
接下來的兩天,我暫停了手邊的讀書計畫並把這本書迅速看完。我開始照著露絲—書中改變了作者的生命軌跡的老奶奶—說的魔法做。每天都做。
才兩個禮拜,我感覺得到我漸漸的改變了。我的思想、行為、身體的狀態全都與以往不同。一個月後,我的家庭狀態也驟然的扭轉了。
有一天,爸爸從儲藏櫃裡拿出了一個皮製的、復古的紳士公事包,告訴我們「我不玩了,要靠股票賺錢,不如做生意賺錢還比較快(用台語說)。」隔天,他早早起床就出門了。他去做他最熟悉、最擅長,也是讓他白手起家的事—火車零件的買賣。
媽媽的睡眠也因為爸爸的轉變有所改善。「可能是因為妳一直很認真在唸書,爸爸察覺到妳不是隨便說說的,才終於振作了起來。」她笑著跟我說。我感覺到家裡的一股氛圍變得不一樣了。後來姊姊決定離職,協助爸爸的事業一起打拼。
當時的爸爸,再兩年就要六十歲了。在這個時間點上他突然間的轉變,我很想用奇蹟兩字來形容。但我知道它不是無中生有的,而是我做了正確的事。
一年後,我出國了。雖然沒有考上最想要的學校,卻如願的展開一段自我探索的旅程。在唸書的兩年間,媽媽的身體越來越健康,原本有著糖尿病的她因為無法吸收食物的營養導致一直都很瘦,她發現了吃對的食物就能增長肌肉。辛苦的爸爸勤奮賺錢,我們都看在眼裡,也知道他很想趕快退休。家裡的經濟狀況好轉,我一個月堅持不花超過預算的錢。哥哥成家後生出一個可愛的小男孩 Steven,因為當上了爸爸而變得懂事,對金錢的觀念越來越成熟。大家彼此配合。
雖然我們沒有因此變得很富有,但是我們的心更緊密了。而這恰恰是金錢所買不到的、無價的愛。
出國的一年後,我跟伴侶 S 回台灣過年。爸爸一如往常在除夕夜的凌晨十二點,要我們換上乾淨的衣服一起去龍山寺拜拜。我們排排站在觀世音菩薩的雕像前一同舉香,齊身鞠躬。在真正明白了拜拜的意涵之後,我終於知道我該跟神明說些什麼話了。
「謝謝您讓我能夠成功度過無數個困難,並一直保佑著我們全家。」這句話的背後有著許多的能量在,無論是我自身的,還是宇宙中的萬物。
經歷了這些年的轉變,我才理解宗教是如何被神化,而它真正的本質又是什麼。寺廟是一個能讓人能專注在自己的目標的場所,而拜拜是一個讓自己與自己溝通的管道,並不是把願望丟給神明,而是告訴神明「我的目標與決心」。
這個神明,其實就是你自己。就是所謂的「心的力量」。
我的老師:所有迷失的心靈的指引
那本書叫做《你的心,是最強大的魔法》,裡面教了四個步驟讓我得以訓練我的心。我開始懂的如何放鬆身體、觀想自己的思緒、打開封閉的心與堅定的設立目標。下面紀錄了我練習的完整過程。
放鬆身體
通常每天的生活都在被計畫追趕著的人,很難放鬆身體的肌肉。受到壓力的驅使,即便是睡了覺,起來仍是腰痠背痛。我有好長、好長的一段時間沒有感到放鬆了。直到我開始打造一個靜坐的環境。我試著坐在平時念書坐的椅子上,把窗戶關了,把門鎖了,以防被別人打擾。我把拖鞋脫掉,讓雙腳接觸地面。閉上眼睛,開始練習有意識地深呼吸、專注在呼吸的行為上。
剛開始做,十分鐘、二十分鐘過去,當我越想要專注在呼吸上,卻屢屢失敗。腦中令我感到痛苦的思緒不斷冒出來。「今天托福的進度還沒有唸完…」「這樣真的有用嗎?」「外面有人在走動…」「要是學校沒有上該怎麼辦?」「啊!我還有一個訊息沒有回老師…」剎那間,我終於發現我分心了,並告訴自己停止思考。我刻意的在呼吸的時候發出聲音,使自己能更專注在呼吸。
大約三、四天,我越來越上手。專注在呼吸的時間可以漸漸不被無限的思緒中斷了。
觀想思緒
這一個步驟大概是我最擅長的。我總是知道我有很多念頭,因為從我高中開始寫的日記裡就可以看出我有多少想法在腦裡流竄著。在這一個練習,我最多的收穫是開始明白:原來那些念頭並不是我的念頭。也理解了那些念頭為什麼會產生、大腦與心臟的關聯以及心智對我們的影響。
很快的,我變得能夠以第三者的角度去聆聽那些念頭的聲音。除了驚訝原來那些念頭原來不是我真正的想法之外,我開始能不帶情緒的忽視那些聲音,甚至把思緒的音量越轉越小聲。
搭配著放鬆的身體,我的腦子變得很清靜,身體變得很放鬆。那是一個很純粹的感覺,像跌入一個寧靜的白色空間裡。我彷彿忘了還有堆積如山的書得念、家裡的經濟狀況、爸媽的關係以及媽媽的健康都拋諸腦後。我不再想著我還會失去什麼,或我擁有什麼,我只活在每一個呼吸的瞬間。
打開心胸
這個步驟是我轉變的關鍵。露絲(書中的老奶奶)要我們在腦中關心我們身邊的人,並告訴我「通常傷害別人的人都是傷痛最深的人」。
我想著我的爸爸。從白手起家就是一個做生意的商人,他說他不擅長也不喜歡交際,但是為了賺錢必須要克服。他常常說,小時候家裡並不富裕,爺爺奶奶在外工作結束後,要負責回家煮飯給他們吃。餐桌上常常只有地瓜粥可以吃,有時配上豬油就可以當美味的一餐。他辛苦的工作,並希望我們也成為商人可以不餓肚子,都是源自於他小時候的沒有金錢的恐懼。
我想著我的媽媽。因為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又經歷年幼時外婆的行為所影響(外婆因為在醫院發生意外而導致精神病),導致常常沒自信、甚至偶爾會有恐懼。但多數時候是她家裡的開心果。
我想著姊姊。在家中排行老二,個性總是最圓融,相處起來最隨和。外表個性也許有時倔強,但內心很溫柔。我們什麼事情都可以聊,興趣也都相投。我們唯一不一樣的事,她可以為了顧全大局而與事情妥協,她沒有我跟哥哥的固執,是家裡很重要的調和劑。
我想著我媽媽曾經跟我提起哥哥的事。在他大學時期,曾有一次跟媽媽在家裡起了很大的爭執,這件事我們都不知道。哥哥情緒激動的將自己的頭面朝下撞向地板,雖不致命但也足以讓媽媽感到很心疼。「為什麽妳都不關心我?只關心妹妹?」哥哥朝著媽媽用力嘶吼著。
而這讓一切都有了答案。我總是責備他不與家人交流,甚至他的前女友們都跟我們提過關於「我們的關心給得不夠」的事。我責備他的冷漠、以及不正確的花錢的觀念,我以為他不愛這個家,自私自利。然而,又是什麼讓他的心離開了這個家?
我又想起了小時候哥哥偶爾會騎腳踏車載我去上小學。年輕頑皮的他想要耍酷,便在騎車的時候把雙手鬆開,展現出懷抱世界的模樣,只靠雙腳控制腳踏車的平衡與方向。下一幕是我們紛紛往前撲向地板。哥哥很快的跑來問我「你沒事吧?」。那天我帶著雙腳流著血的膝蓋進到教室,著實把老師給嚇著。
國小之後的我很不討喜,常會跟媽媽打小報告、跟哥哥打架或搶電視遙控器。因此長大後的我們有些疏離,哥哥跟姊姊年紀比較相近,感情總是比較好。
後來畫面飛快地轉向哥哥離開美國的前幾個月。在一次凌晨裡,我一如以往在客廳看著 HBO 的電影。他從房裡走出來準備出門。「走!要不要一起去吃大埔鐵板燒?」他用著一貫溫柔又興奮的聲音邀請我去吃寧夏夜市開到半夜的平價鐵板燒。「蛤?現在都凌晨咧?我才不要。」我很快的回絕他,內心其實是想著「單獨跟你去吃牛排也太尷尬了。」——他從來沒有邀請我去吃東西過,甚至主動示好。
當時我不知道原來那是第一次,也是我最後的機會與他一起單獨吃飯。後來他就出國追尋他的美國夢了,再也沒有回台灣的打算。
我甚至還想起了有他在的家,週末晚上的客廳總是堆滿了鹽酥雞、蚵仔麵線、木瓜牛奶與各式宵夜。我們會去百事達或是亞藝影音租 DVD 回家看。全家坐在客廳一起過著熬夜瘋狂的生活。他走了之後,我們試圖維持一樣的習慣,但很快的因為健康的考量,我們漸漸的不再買宵夜了。另外,家裡的 3C 問題都是靠他解決,向他問問題的時候總是最有求必應,也能得到最積極的回覆。
我閉著眼睛,眼角變的熾熱,淚水奪匡而出。我的身體變得好熱、好熱。我把哭的聲音壓抑著,深怕在走廊外頭的家人聽到。這一次我變得歇斯底里,在沒有人的房間裡放肆的宣洩。我開始能夠理解哥哥的處境。原來他不是不愛我們,只是用著他的方式在愛著我們。
大家都一樣。都用著他們獨有的方式來表達愛。
這些都是被我遺忘的畫面。在那些憤怒的情緒背後所看不見的、最珍貴的片段。當我靜下心來觀想,我一一想起了這些溫暖的時光與回憶。我開始懂的同理心、理解並給予他們更多的愛跟關懷。最後,我停止了淚水。我的身體恢復了平靜。我把那些畫面關掉,回到呼吸上。這一次,我的身體依然放鬆,但是全身都暖和了起來。我想那是我頭一次感受到愛的「溫度」。
在那之後我什麼都沒有做。我沒有當下就告訴他們我愛他們,也沒跟他們提起我想起的這些事。但是當我媽再跟我說她對於經濟的焦慮、跟爸爸的爭吵、哥哥又打電話來尋求資助的時候,我已不再激動。每個談話的最末,我都告訴我媽媽:「一切都會沒事的。」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有新的可能。困難不會一直都在,順利也不會天天都有。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它用每個人生的起落告訴你生活的面貌是如何運作,以及該如何生活。
確立目標
最後的步驟是讓我感到最神奇的一個。我不想用飄渺的詞來形容,不過真的完全應證書裡所說的。
我很興奮。當我知道已經可以開始設定目標時,我根本不需要花時間書寫下來或思考。我知道在我的心目中,哪些事情是我非常渴望要實現的。
我想要家裡經濟好起來。我想要家人都身體健康。我想要有一天,我們全家人,包含哥哥的家庭、姊姊的家庭和我的伴侶能齊聚一堂吃飯,可能還有我養的寵物。我想要未來住在有很大一扇窗戶的家、有著寬敞的陽台可以曬太陽、看書、種花草。家中有我跟伴侶各自工作的空間。我想要一個伴侶能與我一起撐起一個家,當我們各自工作時,可以互相煮飯給對方吃或照顧彼此。我想要托福達標。我想要念紐約的視覺設計研究所 School of Visual Art(SVA)。
我把每一個願望的畫面都深刻的想像了一輪,包含了所有的細節,例如 SVA 學校的大門。而在那之後,清單上的項目也都一個一個、慢慢的成真了。
- 2017 年年初,爸爸停止操作股票,重回工作崗位。姊姊辭職,全職協助家裏的事業。
- 2017 年中旬,我出國了。我沒有考上 SVA,但是我在出國前找到了我的伴侶,她就讀 SVA。在我念研究所的兩年間,我時常往返紐約。而我很常進出的那扇門,就是我想像中的那個畫面。
- 2017 年到 2019 年,在念研究所的期間,媽媽告訴我她發現了一本食物醫療的書,那本書使她的糖尿病好轉,並開始長肌肉了,年六十歲。(以前的她因為病的緣故無法吸收食物的營養,現在什麼都吃,吃的均衡最重要。)
- 2019 年中旬,原先哥哥成家之後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在嘗試了各種創業、離職的過程之後,他終於在美國找到一份高薪穩定的工作,不用再擔心他的兒子的學費問題、生活費的來源。爸媽也放下心中的大石。
現在,正直 2019 年的中旬。我從薩凡納藝術設計大學(SCAD)畢業了。目前工作還沒有著落,但我在八月初期開始正式當自由接案者在網上接影片拍攝的工作,並報名部落格的課程,決心認真經營部落格。
於是,這篇文章就誕生了。
透過這次文章的撰寫與重新閱讀這本書,我知道是時候重新建立起我的願望清單了。我感謝這些年的經驗使我成長,也期待著未來會發生的所有事情。
謝謝你看完這篇落落長的故事,如果你也想試著改變現狀,不妨閱讀我寫的系列教學文章【 心的鍛鍊 】。我彙整了我看的兩本使我學會鍛鍊心靈的書的重點與方法,誠摯的希望它們也能幫助到你。
〖 延伸閱讀 〗
好書推薦區
如果不想只看重點,想跟我一樣完整地跟老師走一遍練習的方法,你可以直接買書來看。兩本都是對話式的書籍,深具啟發。
〖 我想要看書 〗立即前往博客來:你的心,是最強大的魔法|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
看完覺得好感動~ 心暖暖的~~ 心靈的力量真的很神奇♥
啾啾~妳的留言也暖暖的!其實寫這篇好赤裸,但我一直很想紀錄哈哈